(来源:无锡日报 )
“第一生产力”,理所应当在转型发展中贡献出更大活力。
2011年,无锡全市科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紧紧围绕创新成果承接、转化和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切实增强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全市科技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加快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产业高新化
实录
临近年底,位于滨湖区胡埭工业园的无锡宏大纺织机械专件有限公司却一派热火景象。厂区内,叉车不停地来回搬运机械部件,工人们正各司其职,一切都井然有序。翻开前三季度的报表,总经理卢锡鸣笑容满面。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4亿元,利润总额1811万元,假捻器、包覆锭子分别同比增长41%和60%。
“企业要不断发展,投入研发起点要高,要瞄准国际品牌、国内第一的目标开发新品。”据悉,今年公司增加630万元研发投入,增加444万元技术改造,开发了10只新品,其重量级拳头产品——首次开发的整机K5108一步法倍捻假捻机,不仅解决仿真丝产品不褪色、透气性好的难题,表面直观能与丝绸媲美。持续不断创新带来了自身飞跃,宏大纺机从传统企业一跃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精彩呈现
产业高新化,是今年我市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市科技局数据显示,预计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将实现产值5200亿元(省口径),同比增长27.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全市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5个,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
微电子、工业设计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水平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微电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6.4亿元,同比增长10.9%。长电科技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当代先进水平的封装产品,成为内资封装企业的龙头,跻身世界封测企业十强;美新半导体确立了国内传感器设计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国际竞争力同步提升;一汽锡柴自主研发的电控共轨柴油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国家。工业设计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48.6亿元,同比增长18.7%,形成了覆盖设计、模型制作、产品试制和配套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生物产业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8亿元,同比增长17.9%,集聚了傲锐东源、药明康德、博雅生物、宇寿医疗、迈健生物等一批重点企业,“江苏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落户无锡。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实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无锡国家软件园的众志和达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见到了公司展示的一组最新产品:在一块电脑主板上,平时必不可少的CPU、内存条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小小的芯片。
这块小芯片,就是众志和达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的硕果。它相当于给硬盘装上了一个智慧的大脑,特别适合用于云计算、物联网领域。
公司副总经理张衡介绍,“云”的本质是海量存储的交互利用,云计算越热,云计算的应用越广泛,海量信息对后台的存储技术要求就越高。“云”升得越高,“云”脚就必须站得越稳,对于众志和达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好的掘金机遇。
众志和达的用户,目前已经涵盖了通信、汽车、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北京现代、蒙牛、三星等大公司,已经与众志和达签署了长期合作的协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之路,正渐入佳境。
精彩呈现
科技成果转化,我市在全省稳居“第一梯队”。今年以来,我市率先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工作会商制度,有力地提升我市承接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加速创新成果来锡转化步伐。全市新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3个,支持资金达1.9亿元,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根据对2010年底前立项的101个成果转化项目的统计,共获省拨款资助10亿元,带动社会资金83亿元,财政资金效能放大8.3倍;实现销售收入1112.1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12.8;立项企业中,有49家企业跻身国内同行业前三位,其中26家企业全国排名第一。全市新增国家“02专项”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9.26亿元,获国家专项拨款6.43亿元,占全省80%多。这些项目围绕MEMS成套工艺、设计技术与封装测试,新型高压功率器件(IGBT)、IG-BT模组封装等关键工艺与重大产品进行开发与产业化,对巩固和扩大我市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支撑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前三季度,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3.58万件,同比增长55.3%,专利授权量达到1.9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23件,同比增长65.8%。
【关键词】科技载体
实录
提起位于惠山区的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业内无不知晓。经它悉心孵化的一枚枚科技“金蛋”,如今都已成为产业“金凤凰”。“企业和项目缺什么,就帮他们补什么。”副总经理秦学军告诉记者,园区实施“泛孵化”的创新模式,对项目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一路跟随项目进展,开展全方位孵化。3年来,园区建起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中心等9个开放式研发平台,引进4家风险投资公司,拥有一个专门培训企业领袖的培训学院,成为一个集创新、研发、教育、孵化、创投为一体的孵化基地。目前,园区集聚高科技企业120多家,其中,3年内有望上市的企业3家。
精彩呈现
科技载体建设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政府主导的科技载体600多万平方米,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5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加速器4家,集聚了3288名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和3915家科技创业企业,形成了产业集聚、人才集中、技术集成的鲜明特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辐射源。
载体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市相继建立了物联网云计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汽车设计中心、无锡信息安全测评公共服务平台、环保科技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专门的孵化管理服务队伍,完善创业投资、信用担保、种子基金、中介服务等配套服务功能。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形成了包含IC封装、测试、验证、培训等16项服务功能。无锡新区科技创业园是我市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孵化企业1100多家,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特别是一批成功孵化的毕业企业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在新区形成了几个专业化园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源地。
江阴科技创业园在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科技资源,目前在孵企业近100家,其中530企业70多家。锡山科创园以电子信息、生命科技和新材料为重点,累计在孵企业达到154家,2010年实现营收5.89亿元。此外,落户各类三创载体的创业项目,主要分布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环保技术、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成为我市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希望之星”。
【关键词】创新国际化
实录
今年11月16日,由无锡市政府与以色列生-BDO公司合作共建的中以(无锡)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滨湖区山水城科教产业园。
中心以方负责人乔丹说,培育周期较长的新兴产业,属于“勇敢者的游戏”,风险与机遇同在。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年来的国际科技合作,无锡的企业不仅技术创新十分活跃,对外交往也很频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愿望强烈,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的需求旺盛,有较强的技术吸收、消化和商业化能力。目前,中心已经根据无锡的产业情况选定了数十种技术,正准备在无锡“落地生根”。
精彩呈现
借船出海,跻身国际创新体系。今年,我市立足高端化定位和全球化视野,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与交流,选择一批在微电子、生物等重点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实现境外创新成果长期稳定向无锡企业扩散。
今年10月,我市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个与麻省理工学院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的城市,明年有望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落实一批国际技术转移项目。11月,中国-以色列(无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生-BDOCBTI国际科技投资转移公司落户我市,这是以色列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成为以色列高端技术向无锡转移的快速通道。
与此同时,我市530项目产业化步伐提速,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累计落户530企业1564家,其中已有570家实现产品销售,实现销售18.2亿元,同比增长88.7%,预计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530企业可达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4家。这其中,全市530企业共承担部省级以上政府支持项目190多项,获得支持资金近3亿元,成为我市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的生力军。此外,全市涉及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530企业达到200多家,将为我市建设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提供核心人才和关键技术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