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星期一联系我们 商会动态
1 2 3 4
商会公告

上海市行业协会商会规范收费行为自律承诺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规范本市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服务行业能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我会作出如下承诺:

一、不强制收费。不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不强制市场主体提供赞助、捐赠、订购有关产品或刊物,不强制会员单位参加各类会议、培训、考试、展览、评比评选、出国考察等活动收取费用。

二、不重复收费。不乱设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不利用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向会员企业多头收取会费,对会费所包含的基本服务项目不重复收取费用。

三、不违规收费。不以“收费返成”方式吸收会员、收取会费,不利用法定职责或者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违规收费,不以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为名收取除会费以外的其他费用,不通过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不通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收费。

四、依法依规合理规范收费。严格按规定程序制定、修改会费和强制性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严格按标准合理收取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经营服务性项目费用,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意见,及时整改不合理、不规范收费。

  以上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如发现我会及所属分支机构有违背承诺的行为,随时向协会举报。监督举报电话:32522783 

 

上海市江苏商会

2021年9月18日

商会介绍

         上海市江苏商会是2009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是经上海市社团局注册登记批准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和江苏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指导,是江苏省驻沪企业和江苏籍企业家的经济总部,是联结沪苏两地经济和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 查看详细 >>

-上海市江苏商会网站-当前位置:首 页 > 会员动态会员动态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2020-11-17

11月12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仔细察看博物苑历史建筑,并走进张謇故居陈列室,了解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听取当地培育企业家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奋斗精神等情况介绍,高度评价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要求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企业家。”爱国企业家典范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值得进一步光大和发扬。


张謇被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这位清末民初耕耘在南通江海大地上的企业家有过怎样的人生历程?他的血肉之躯里孕育并释放出哪些珍贵的“企业家精神”?对当代企业家与青少年有着什么值得借鉴警示的标杆价值意义?围绕这些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通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进行了一场思辨性对话,现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张謇为什么能实现“与草木同生”

何建华:作为清末状元的张謇,生前在谈到人生价值时曾留有一言:“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即与草木同生,而不与草木同腐。”事实上,张謇早在1926年8月就走完了自己光荣的人生,为什么在94年后获得至高评价与社会广泛认可,真正实现了他生前所说的“与草木同生”?您作为长期深耕研究张謇的学者、《大情怀大世界——张謇企业家精神》一书主编,对张謇的人生轨迹与历史功绩是怎样认知的呢?


黄正平:张謇作为清末民初的历史性人物,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是比较多的,比如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等。张謇的生卒年为1853~1926年,江苏南通人,祖籍地现通州区,出生地现海门区。张謇出生在富裕农民兼商人家庭,1894年40岁时考中甲午恩科状元,曾出任江苏省咨议局议长、民国政府实业总长、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

张謇是一本厚厚的大书。最近一段时间重读张謇,从异乡再回故乡,从官场再战商场,觉得他的人生可以粗略地分为前半生、后半生。1895年前,主体是学业,苦学传统国学,丰富人文精神,考学20多场次,答理论的卷子,为国家找道路;1895年后,主体是实业,精学新兴西学,履行科学精神,创办数十家企事业,答实践的卷子,为家乡辟新路,创造了南通近代辉煌。虽然没能实现读书、当官的传统意义上“双峰”,但创造了学业、实业从传统走向现代演进的“双峰”。

张謇的人生故事非常丰富,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多维度的。从张謇的成长道路、思想形成、惟新理念、实业实践、社会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张謇在去世近一百年后拔得头筹,是因为他作为近代民族危难之时不断救国图强、奋力前行的历史转型期代表性人物,由农业立国到工业立国,其思想和作为不仅在南通,在全中国都有示范意义。他的一生,集中体现了爱祖国与爱家乡的高度统一,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与创造精神财富的紧密结合,强毅力行与敢为人先的贯通一致,经营企业实业与经营乡里村落的有机融合。近代史大家章开沅评价他“感动了中国”,这是恰当的历史定位。

张謇对家乡南通来说,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更为巨大,更为直接,可以说,是他为南通近代化、现代化打下了优于国内诸多城市的厚实基础,让南通这座城市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高求远。对于20世纪末的中国工商界来说,42岁的张謇起跑虽不是最早,但实际的带动作用、示范价值、领跑意义显著。戴鞍钢教授把张謇定义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儒商”,也就是说他灵魂深处体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是永存的丰碑。


“企业家张謇”体现出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何建华: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大人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大都引用张謇作为励志的榜样,因为说他是有文化有出息的状元。当然,家里也有好几位亲戚在张謇当年开的棉纺织厂做工谋生,可对他作为企业家的操守精神,民间并不是太清楚。现在聚焦张謇的企业家精神,您怎样解读张謇作为企业家的丰富深遂的精神世界、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呢?

黄正平:确实如您所说,历史人物总有其复杂性,对张謇的认知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1895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面对甲午战争的国内危局,有3个人各自作出人生重大选择:孙中山选择革命,康有为选择改良,而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从实业起步,又贯穿始终,期间有艰难,更有光辉。很多人对张謇从状元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不甚理解,其子张孝若披露了四点:一是祖父去世,父亲名场欲望低落;二是国势危迫,要使中国不贫不弱,唯有振兴工商业;三是为读书人出气、争面子;四是大暴雨中目击文武百官接驾太后慈禧的强烈刺激。

有关张謇与南通的学术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对其实业救国的贡献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作为实业家,其企业家精神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把企业家精神写入报告以后的事。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讲话中说,“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与赵明远等南通5位学者换了一个视角,开始把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列为专门课题来研究,并有意吸收一名企业家参加,编写了通俗性历史读物《大情怀大世界——张謇企业家精神》,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同时,组织市社科联、市工商联主要以张謇企业家精神传承和创新为研究对象,编写出版了赵明远主编的《通商和通商精神》一书,反映通商历史和通商文化。在《张謇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我们从“学术界张謇”挖掘、概括“企业家张謇”,提出其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在10个方面,其中有5个方面与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中的提法相一致,而爱国主义是第一位的。具体而言,这5个方面学习思考体现在这样的理解——


第一 , 爱国情怀方面。

鸦片战争后,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激烈碰撞,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国亡家破之祸时时笼罩在中国人的心田,人们担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波兰、印度、埃及或者罗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仁人志士们苦苦寻觅救国的良方,张謇无疑是其中勤勉而杰出的积极探索者和生动实践者之一。事实上,爱国不仅是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也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和出发点,可以说爱国、爱国主义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资本可以没有国界,但企业家有国界。作为有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企业家,张謇继承了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优良传统,以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救国的实践之中。与此同时,作为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熏染的一代儒商,张謇认为,爱国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具体活动之中。他在《垦牧乡志》中表示,“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张孝若在为其父亲所作的传记中也多次讲到父亲的国家意识,书中写道:他认定,一个人要忠爱国家,先要忠爱地方。张謇立足家乡南通,从实业出发,经营地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使之成为全国所有县中的“模范县”,人们亲切地称呼他“张南通”“张四先生”。


第二,创新精神方面。

胡适先生为张孝若编著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所作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时至今日,人们徜徉于江海大地,仍能看到张謇所开创的诸多全国之最:南通博物苑——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民立中等师范学校;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通海垦牧公司——全国第一个农垦股份制企业;南通盲哑学校——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大生纺织企业集团——中国最早的民营资本集团……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今天也难以想象的是,还把绣品店取名绣织局开到了纽约第五大道。由此可见,他骨子里的创新精神引发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穿透力。

“科学发达时代,科学愈进步,则事业愈发展。”张謇以为工业、农业为立国之本,深知欲振兴工农业,必须追踪欧美各国日新月异之科技发展。甲午战后,国事日非,而一般士大夫仍如井底之蛙识见短浅,认为物质文明如枪炮制造之类,中国自让泰西一筹;惟读书一事乃中国专长,决不可取法于外国。张謇与这些闭目塞听的腐儒不同,经过潜心研究,认识到外洋之强由于学,其工业因“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才能“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其农业则讲求土宜物性,以机器广种植、兴水利。张謇不仅大力倡导新学,还积极引进欧美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更为可贵的是,张謇在引进先进科技的同时,还加紧培养技术力量,进行改良和仿制,从而实现企业本土化创新。

现代化通常有两个路径: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张謇革新社会改造了人,引领农业向工业化、企业化、组织化发展,推动乡村中国走向城镇中国,为中国现代转型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样本,除了实现南通城市近代嬗变外,还培育了唐闸、天生港、海复、久隆、三厂、常乐、三余、大丰等一大批业兴人旺的集镇。人的现代化也伴随其中,农村的裹脚女人成了纱厂工人,准时上班,下班后可以看戏游园,而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人、对家庭、对社会的革新是如此巨大。


第三,诚信守法方面。

现代社会中,伴随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换,诚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现代社会基于契约的诚信,就不再仅仅是公民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自幼浸润于儒家经典的张謇,对于“诚”“信”自不陌生,曾在诸多场合谆谆告诫其子张孝若与通海学子:“儿须自爱自重。自爱自重无他,在勤学立品。何以立品?不说谎,不骄,不惰,不自放纵任性而已。”张謇对于诚信的提倡并未局限、停留于个人道德范畴,而是将之与现代企业的信用联系起来。他以“忠信笃敬”解释信用,并对此作了具体解读:“忠则不贰,信则不欺,笃则不妄,敬则不偷”,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忠心无二,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专心致志,踏实进取;爱岗敬业,积极有为。

企业与企业、银行等组织之间的经济往来,大都采用契约的形式。对于契约的履行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张謇深知严格履行契约的重要性,曾在对银行专修科学生的演说中强调“守法宜坚,不可假借”,不可稍有宽松,如果履行契约,所有条件稍有欺诈,则信用难以保持,何以招徕主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张謇非常注重企业信誉,自觉诚实履行契约,即使资金周转困难,也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决不食言。如纱厂创办初期极端困难之时,张謇也未曾考虑过失信,而是采纳建议“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甚至做好了至无花可纺之时,停车闭厂的最坏打算。他还曾恳切地嘱托财务负责人,对于前来结账之人,立即核实结清,应该偿付、应该索要的账目不可稍有含混。

张謇投身实业的时代,现代法律制度尚未健全。由于缺乏基本法律保护,张謇最初创办纱厂曾遭遇重重困难。当时商人普遍信用堕落,弊端丛生,企业破产停业层见叠出的外在环境,使张謇时时感到信用制度缺失所带来的种种不便。民国初年,张謇应袁世凯之邀任农商总长,遂乘机着手进行经济方面的立法工作,试图推动信用制度建立,倡导依法经营,信守法律。商律、公司律等法律颁行后,张謇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展开经营活动,照章纳税,守法经营。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第四,社会责任方面。

张謇出生在海门乡村,从小参与农业生产,亲历田间耕作之事,熟知农业之艰难,对劳动人民的疾苦耳濡目染,加之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可以说与生俱来就具有民本思想。面对近代中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现实,作为儒商,一步步艰辛走向成功巅峰的民营企业家,张謇既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抒发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为民生福祉大声疾呼、慷慨陈词,也通过自己的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作不懈努力,也正因为办了大生纱厂,农村穷苦的小脚女人转身成了收入正常的纺织女工。他发现在上海就有好多出身贫寒、处在底层来自的南通穷人,并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周围人,使这些“南通穷人”得到一定救助。

张謇通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多种途径,从生活资源到文教卫体,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从城区市镇到海滨滩涂等全方位、多层面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体现了其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为政府担责任的思想,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儒家情怀。


第五 , 国际视野方面。

洞明世界大势,才能竞会五洲文明。张謇在江苏省咨议局大会上表达了他一贯的主张:“不明世界大势,不能解决一国问题。”“一个人办一个县的事情,就要有一个省的眼光,办一个省的事情就要有全国的眼光,办一个国家的事情要有世界的眼光。”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具有全球视界,始终关注着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从世界大势中寻找贫弱的中国、偏狭的南通可能多的发展机遇,发现可以用来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张謇“观察世界之眼光”所引领的教育政策,不仅仅是要青少年学生掌握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培养他们“开门商战”的竞争意识。南通地处偏僻,江海阻隔对南通社会发展有很大空间制约,加上缺乏自然良港和物产丰富的腹地,南通历史上从来就没有成为流通口岸或者商业枢纽。张謇等先觉者在南通开启近代化进程时,已经意识到近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于是办公司、修公路、开运河、辟航道、置车船,交通面貌迅速改观。然而,也更需要改变南通商人的精神面貌。

张謇认识到近代中国已无法闭关自守,脱离世界,他说:“世界经济之潮流喷涌而至,同则存,独则亡,通则胜,塞则败”。对外而言,他是吴淞二次开埠的总督,规划了吴淞开埠。对内来说,过去做商人,以我们南通人的习惯,即使“闭门”也还能够自活,而今天做“闭门”生意,就不可能生存了。因此,张謇周围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外国友人,除了兴办工贸金融企业及商会、举行劝业展会活动来培育人们经商意识外,还创办商业学校和各种专修班,培养出大批“开门商战人才”。

没有永远的企业,唯有永恒的企业家精神。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办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是近代民族工业的翘楚。在张謇的带领下,万里长江入海口的南通从一个落后的小县邑转变成一座名闻遐迩的近代工商业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他的爱国主张和救国实践浸润在江海大地上,对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张謇的典范意义及新时代启示

何建华:经正平您的一番解读,张謇身上集中体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弥足珍贵。作为清末民初的历史人物,张謇面对的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初期实践,他体现的企业家精神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对当代企业家和青少年是否意味着不合时宜?是否具有典范意义以及新时代启示呢?您是怎样理解的?

黄正平: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把张謇列为爱国企业家,而且列在点出名字的五位爱国企业家典范之首。这是总书记深遂的历史眼光和宏大的国家视野,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政治使命感、现实责任感。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习近平同志在如此重要的公开场合嘉许和称颂张謇爱国企业家典范,作为张謇家乡的南通人民除了自豪和骄傲,更是大大加重了一个在身旁的伟岸标杆的份量。

作为张謇实业的成就地、精神的孕育地,南通积极响应习近平同志号召,大力学习近代爱国企业家张謇及其精神,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和崭新价值是什么?应该如何学习好和弘扬好,培养和涌现出更多新时代的通商?习近平同志讲话的第二天,南通市委就鲜明地提出这个重要课题,要求社科等界做出研究和阐释。市委常委会以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思想自觉,第一时间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市委书记徐惠民进行导读,重点部署了学习贯彻工作,提出要把发扬企业家精神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任务,在最近召开的市委全委扩大会上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下半年工作要点。市政协也积极作为,专题举办“委员讲坛”。

依据我自己的学习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在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强调要激发、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央为此下发了专门文件。据我初步的检索和统计,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起码有7次。经过深入学习,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灵魂,从新中国重视企事业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培育企业与企业家,到新时代崇尚企业家精神,70多年来党和国家在这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持续升华。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一是企业家既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又为民族创造精神财富,以创新勇气开创、形塑历史,以契约意识示范、规范社会,是值得尊敬的一个重要群体;二是既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又要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精神同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一起成为全社会共同敬仰的精神谱系和标杆;三是企业家既要有企业目标,还要有民族梦想,是实现产业报国、财富强国的巨大力量。企业家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宝贵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企业家精神构成了我国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社会支柱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离不开、极需要积聚和挖掘企业家精神这一文化宝库。

我们认为,张謇的企业家精神集中体现了“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张謇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通商精神和“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新苏商精神的典范。我们曾经用大情怀、大世界“两个大”来简明概括张謇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张謇身上全面、生动地演绎了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思想特征和人文特色。

何建华:我的理解是,企业家精神作为文化行为,具有一种传承的思想魅力与精神价值,是一代代企业家实践中升华的结晶。张謇的企业家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是随着时代进步与实践升华,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

黄正平:是的,要是今天对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再做另一种概括,那就是“三个坚”:坚定梦想理想,坚持创新创造,坚信实干苦干。企业家所激发和创造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身心中蕴含释放出的正能量强大动力。具体来说,可以分别从定力、活力、心力等“三个力”方面理解张謇带给当代企业家与青少年的深刻启示。


启示一:坚苦自立,增进定力

张謇曾经指出,要能够洞悉明察“世界趋势、国家现状、地方大计”。张謇认为: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计民生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而实业不振,又无以为教育之后盾。他认为,西方国家农工商企业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实业”才是救国之路。他坚定秉持这样的理念:文化必先教育,教育必先实业。可见,张謇是一直把农工商实业放在首位的。在农工商三业中,工业又摆在第一位。其中,工农关系他安排并实施这样的顺序,由工到农,由农到农,又由农到工、由工到工,由此及彼,城乡、工农循环往复,实业的“雪球”越滚越大、力量越来越大,形成了大生的产业链,继而形成了近代城市初步的经济体系。他一以贯之地这样去做。他亲自办的第一个企业是大生纱厂,创办过程堪称坎坷,在他自订的年谱中我看到1897、1898两年在上海他两次卖字,为的竟是筹措出差旅费。到后来,他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办的和支持办的企业达到50多个,各类学校近400所。1922年张謇所办实业出现危机,日本财团委托驹井德三来通调查。他在《张謇关系事业调查报告书》中对张謇推崇备至,“(张謇)所怀之理想,数十年始终一贯,分头于实业交通水利之建设,醉心于教育及慈善事业之学理,乃唯一主新中国之创造者。”他还把南通比作“江北首都”。拥有125年历史的大生纱厂,1905年注册为大生纺织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是股份制,纺织机器由英国曼彻斯特生产,聘用外国专家,拥有“魁星”等一系列商标。

近代控制中国海关的英国殖民者每10年编制一期向英国政府的《海关十年报告》。1921年底,署名戈登·洛德提交的报告,最后一章以“通州”为题,描述南通的经济社会情况后评说道:“通州是一座不靠外国人帮助、全靠中国人自力建设的城市,这是耐人寻味的典型。”在他眼里,南通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崛起,代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此这位英国人十分钦佩,他建议:“所有愿对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将来做公正、准确估计的外国人,理应到那里去参观游览一下。”

习近平同志一直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定既定的目标,要有问题导向,要有战略定力。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从张謇当年的所想所做、所作所为中加深对错综复杂国内外局势下谋求新发展的思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事情只能由自己杠,千斤重担大家挑。


启示二:创新图强,激发活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清末民初张謇成就伟业的活力所在。“创新”一词由拉丁语转化而来,其含义一是更新、改变,二是创造新的东西,在中文语境下有“首先”、“首创”的含义。张謇所处救亡图存时代,吴良镛先生指出:“他能在那时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道路。”可以说,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张謇“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业绩。

张謇以工业、农业为立国之本,深知欲振兴工农业,必须追踪欧美各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他一方面积极引进欧美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一方面在引进先进科技的同时加紧培养技术力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增量发展和存量创新。他创办的资生铁厂,集中力量研究英国、日本和南美一些国家织布机、开棉机、经纱机等设备,为大生一厂、二厂生产、添置纺织机器,是20世纪初为数不多的民营机械厂。

祈通中西,这是张謇的学习效仿视角,也是创新成事境界。他认为,“沪地为万国竞争之场、商战之冲”,“居世界商业重要地位者近百年”。这是对上海地位的精辟阐述。而南通“距沪一水”,“折苇可渡”,这是张謇说的两地空间关系。所以,他实施沪通战略,到远东第一城市上海站在风口浪尖,勇做“弄潮儿”。他在沪建了一批企事业,成为南通的“前方”。他延聘了一大批国内外专家,其中不乏学贯中西的专家、大家。特别需要介绍的是,他在上海英文报纸做了中国城市第一份整版广告,列举南通成就,展示经济前景,邀约四海客人。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关注的重点从重视企业到重视企业家这个“人”根本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继改革后又把创新、文化作为发展的动力,改革、创新、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三大动力,关注的重点也从重视企业家到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发展。我们可以从张謇地方自治一系列改革中,从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领域革旧布新中,进一步加深对新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战略的透彻理解。


启示三:奋勇拼搏,竭尽心力

作为状元办企业的首创,张謇毕竟是一个书生,没有经验,也没有商誉。开始筹建大生纱厂,就遇到很大困难。历经曲折,44个月后才“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19世纪末的南通,依然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之中。作为近代化的前驱人物,他创业之初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社会陈旧观念的阻力,资金的不足,外部的竞争,人才的短缺,无一而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旧知识分子,张謇如巨人般地站了出来,最终挺脱在世界的东方。他殚尽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1926年8月1日,已经70多岁的张謇早上6时去往姚港勘查主汛期水利,回来之后竟一病不起,23天后走完73年堪称“伟大”的人生。

张謇是怎么用心、尽力的?打开大生集团泛黄的一页页档案,曾经的历史,创业的艰辛,品牌的荣耀,成就的光辉,就赫然在了眼前,难以想象的是,1897年开始,档案如此齐全、完整、厚实,总数达9491卷,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纸卷足以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翻开厚厚的共8册卷《张謇全集》,6560页,总的文字量达到600万,学者告诉我,涉及实业企业的占2/5,也因此有人说他是思想家。

张謇说,“公仆”“众仆”是有区别的。公仆为社会,众仆为企业、为股东、为职工,而他办企业立意高远,要“为世界牺牲”,先要做公仆,然后再做众仆,不只为个人财富、企业积累。

张謇说,为这个社会,做一分,是一分。最终成就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如此规模巨大的企业事业,号称当时中国最大的资本集团之一,名列前十。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张謇说,只要那个人能担任,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行。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并尽用人才。1924年4月,在他创办的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发表演讲时说,“不过人情总是对于本地较亲近些,做事较切实些,这是爱乡土的关系,所以能在本地取用人才,是最好的事情。”他送青年才俊宋希尚出国,穿上马褂,整襟肃容,送至开启的正门,又鹄立门口,直至淮海银行转角不见为止。特来克去世,他希望时任总统徐世昌颁发褒词,得到认同,从而直接勉励了在中国勤奋工作的外籍工程师。

企业所获利润之部分,一用来办教育,二用来办公益和慈善。直到70岁时他仍为慈善筹款,每天两个小时,鬻字一个月,后来延续了两年多,而自己晚年所居则名曰“濠阳小筑”。历经世界各大文明遗址的文化学者余秋雨说近代南通是“城市美学的范本”,并希望张謇研究新的坐标是放到公共空间对中华文化的重大补充和矫正之上。那是因为其时的南通已经建设有诸多公共空间,张謇已经拥有了强烈的公众意识和公共情怀。

民族复兴一直是我们始终不渝的梦想,而我们的事业是多少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从张謇躬身实践中,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张謇作为“见贤思齐”的标杆价值

何建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家的竞争是核心能级层面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了大批民营企业家,成为“一代中成长起来的富豪”,为社会创新产品、积累财富、供给就业而获得人们的敬重。可不容置疑的是,也有一些负面效应凸显出来,比如有的企业家利用所谓的科技创新、运用债务资本模式等手段虹吸与掠夺社会财富,有的企业家为一己之私将财富转移海外,有的企业家研究张謇却自我行为与张謇背道而驰,等。作为研究张謇的专家,将张謇作为一面镜子、一根标杆,您认为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在当下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呢?又怎样让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见贤思齐”呢?

黄正平:习近平同志说,“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我们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放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和条件下,重新审视和全面解读上两个世纪之交的张謇,深刻分析、仔细梳理他那一代人在创办企业、经营企业中的情感与情怀,在用产业行为、经济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的思考与作为,在观察世界、认知中国中的态度与价值,以汲取精神的营养和文化的力量。

我认为,学习民族企业家的楷模、爱国企业家典范张謇的新时代意义及其价值,至少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张謇虽是旧时代人物,但是有抱负、有理念、有知识,已经拥有崭新的精神气象,是近代史上、复兴路上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人物;二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张謇一直是中国工商界创新发展的精神坐标,更是民营企业家群体的一面旗帜;三是日益强起来的新时代需要进一步以张謇为榜样,使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传承弘扬光大,成为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精神血脉与文化基因。

对迎来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的南通来说,近学张謇、续学张謇精神应该学得最真、最实、最有成效。视接千载,际会江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伟大力量创造了百年前“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成就。南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通江通海通上海,爱江爱海爱南通,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企业家群体显得尤为珍贵,企业家精神显得尤为宝贵。我们要做大、做强企业单体,扩大、增强企业家群体,张扬、发扬企业家精神。坚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吸引更多市内外、海内外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在南通创业创造,发挥企业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大城市文化塑造和更新中的引领作用。数读历史能够使人明智,学先贤可以让我们汲取力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造就南通新百年辉煌,再创又一个百脉俱开的黄金发展期,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必定会在江海肥沃大地上结出新的果实。


黄正平介绍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曾任团中央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通大学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张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兼职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论武装经验研究”主持人。具体组织南通理论武装工作,推动形成享誉全国的南通经验,其本人和他担任团长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双双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人民日报》多次对他进行宣传报道。


何建华介绍

何建华对话黄正平: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与见贤思齐的当代标杆价值

何建华,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南通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江苏商会高级顾问。曾先后在上海青年报、新民晚报、上海市委宣传部、文汇报、文广集团等单位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与传播及经济社会发展,出版个人作品集与主编书籍10多本,发表大量学术时评文章。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编辑:顾舒徐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300号月星环球港办公楼B幢39楼E座
电话:021-32522771 32522568 传真:021-32522786
上海市江苏商会©版权所有2010-2023 沪ICP备12026375号 技术支持: 华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关闭
  • 021-32522771
  • 32522568